我選擇的是最好的嗎?

Taipei6我選擇的是最好的嗎?

八十後的我活在一個充滿「選擇」的世代。我擁有一切的選擇,由生活鎖碎事及至人生大事 (暫且放下一切政治討論),我都有自由去選擇我
我喜愛生活的方式。例如我有自由選擇穿的服飾、喜歡的食物、娛樂活動、看的戲交的朋友,愛的人甚至不愛的人!有時甚至太多選擇了。

當我到餐廳用餐時,面對著一百頁有多的餐單時,我所謂的「選擇恐懼症」不其然發作, 令我每一次下單時都頭痛不已!特別是面對專業的侍應生一連串的問題,有時簡直是一種折磨。
以下內容是一段真實對話

侍應生:「你的餐湯是要紅湯還是白湯啊?」
我:「白吖,唔好,都係紅,紅湯好似開胃D!」
侍應生:「主菜要咩,有魚有豬有雞有羊有牛……..」
我: 「嘩,咁多揀,請問邊個最多人揀啊?」
侍應生:「下,無統計喎!小姐!」
開始緊張得手心冒汗的我: 「下……. 我……哎呀…唔知喎…諗諗先 」

「聰明」的我唯有開始運用剔除法來選擇 ,喃喃地跟自己說到,「食魚怕腥,豬又怕肥膏多,雞又怕激素,羊同牛都想食,究竟牛定羊好呢?我其實鍾意食牛多D,不過羊個成本價好似高過牛,同一個價錢好似揀羊化算D……」
侍應生不耐煩的說到: 「小姐,諗好未呀?」
我太過入FLOW, 未來得切回應。
他繼而以手執拳頭狀似要將我粉碎的姿勢對著我咆哮著: 「魚啦!最多人揀呀!」
在咄咄迫人的情況下,我想大家應該知道我最後的決定應該是魚吧!

我對「選擇」既愛亦恨,過多的選擇很多時為我帶來「不安」。因為我期望我的選擇是最好的,所以我會跟別人比較。在整個用餐過程中,我不斷地觀察別人和反問自己,究竟我選的魚是不是餐廳最多人點的菜式, 別人選的牛好像比我的還好,其實我當初是都是希望選擇牛而不是魚的…..

天啊!請給我再選擇一次可以麼?!

心理學家 Barry Schwartz 曾在他的 “ The Paradox of Choice” (譯:選擇的癱瘓) 他提出當人面對當我們選擇越來越多時,我們為了做選擇所得付出的代價也會越來越高。 他雖不是反對自由主義的基本原則他相信個人的自由與多樣的選擇在理論層面上絕對是好的,但他提到選擇數目增多所謂我們帶來的邊際效益卻會越來越低。因此,在過了一個交叉點之後,越多的選擇只會造成我們越多的痛苦。

香港現時有很多父母為了避免「錯誤」的選擇,用盡辦法讓孩子擁有一切; 所有的知識、所有的技能以及所有的物質。
皆因有些父母認為「現在我給孩子擁有一切的機會,將來孩子便可以慢慢選擇他最想追求的!」

可是,多就等於可以選擇最好的嗎?我們不斷來回奔波在不同選項和衡量利害關係中,,很容易便會忘記了什麼是真正讓我們快樂的。

因著我們擁有太多選擇,令我們做決定變得困難。我們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在決定要選擇不要什麼,到最後我們連自己要什麼都不知道了。 而在這眾多選擇當中,我們變得更不快樂。我們每天在這些選擇中穿梭,在每個決定中比較好壞,計較成敗,對每件事變得有多重的期待 (multiple expectations), 最後我們的生活並沒有因為選擇多了而更快樂,反而令我們變得更累。

當我們以成敗和利害來衡量工作和人際關係時,我們的出發點變得不單純。

當我在牛羊魚豬雞 的選擇中徘徊時,我一心只希望吃到最多人選擇的,而並非自己所喜愛的,最後得到的是連綿不絕的後悔。我們的人生很多時被種種的選擇和其背後帶來的結果給牽絆住了。我們變得對自己和別人都有過分的期待,對所有的選擇都希望帶來附加價值。

其實快樂的秘密其中一種方法就是是降低期待/期望。
(The secret to happiness is low expectations)
正如心理學家 Barry Schwartz 說到選擇帶來的不是自由,而是癱瘓。
天才天文學家史蒂芬·霍金說過:「當期望降低到最小時,我們就會感恩擁有的一切。并且要記住,任何東西都不是理所當然的。」

因此當我們願意降低期待,回到初衷,不計算太多,才能令我們忠於自己的選擇和得到最大的快樂。

所以下次當我再要到餐廳用餐時,必定會「唔理三七廿一 」 - 揀打邊爐!
哈哈哈哈!

文 / Jacqueline

发表评论

aviator hilesi aviator sinyal hilesi aviator hile shell indir hack ha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