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的藝術
Ada Chau
冷靜了一個多小時,靜下來,我看到自己的擔心徬徨,更看到自己的專制,我不停在掌管控制我兒子的事情, 這是”管教”還是”管控”呢?我離開房間之後,兒子便從廢紙箱裏拾回那張已經皺褶不堪的時間表貼回在牆上,那刻我的淚水忍不住了。
八歲的孩子,小學二年級學生。
又到考試了,父母對一個八歲的孩子,有什麼要求呢! 努力溫習?減少遊戲時間?最好能夠自動自覺為考試作好準備啦…… 我也有這個盼望,但我了解我的兒子,他散慢的態度會帶給我失望甚至氣憤。我更相信我們的關係或會因此而破裂,我追他避,最後不單温習不成,還會加劇媽媽內心的不安和擔心。於是為著避免這場戰役的發生,”我”這個認真謹慎,凡事準備妥當的媽媽,早已為他準備好“考試溫習時間表”。心想只要他每天跟着時間表温習活動便行了。確實我的兒子也是一個循規蹈矩的孩子,倒不會視時間表為廢紙,這個方法應該可行呢!
開始溫習了,兒子乖乖地坐在桌前……可是……『人在心不在』。短短一遍課文,看完再看,看完再看,全不能記在心,那刻他的短期記憶是如此的短暫,一刻間能將所有事情拋諸腦後。一份原本他只需要十分鐘完成的習作,一小時也不能完成,而且更是錯漏百出。看着他馬虎草率從事,我失望氣憤的心情又來了。離不開,逃不掉,那場戰役最終也爆發了。事實上,兒子並沒有什麼激烈的回應和對抗,只是靜靜地坐著,而我卻不停地在吵罵……『還有兩星期便考試了,是您的考試,但媽媽已為您準備好温習時間表,您只需要跟著時間表便可,請您認真一點吧!』媽媽繼續罵, 繼續罵,而兒子繼續不發一言,一向沉得住氣的我也控制不了,一手把貼在牆上的時間表撕下, 掉進廢紙箱裏, 氣沖沖地離開了房間。

冷靜了一個多小時,靜下來,我看到自己的擔心徬徨,更看到自己的專制,我不停在掌管控制我兒子的事情, 這是”管教”還是”管控”呢?我離開房間之後,兒子便從廢紙箱裏拾回那張已經皺褶不堪的時間表貼回在牆上,那刻我的淚水忍不住了。究竟我們有否靜心聽聽孩子內心的說話?兒子看似對考試不負責任,是什麼原因 ?誰拿走了他的責任?是”我”,是我不信任他,是我剝奪了他為自己負責任的機會,是我沒有讓他參與計劃自己的事情,是我為他準備得太多。父母真的做得太多了!需要放手,放手不是說不管他吧, 放手是需要勇氣,放手更是一門藝術。什麼時候“放”,如何“放”呢?
之後,我走進房間,抱着兒子,跟他說聲“對不起”,媽媽剛才嚇壞了您,媽媽想聽聽你的心事,你的想法。確實,他是有他的時間表,有他喜歡的科目,也有他喜歡的溫習方法, 只是我們沒有問,也沒有給予機會他們表達,更沒有讓他們負起這份責任。於是我協助他完成他的温習時間表。以往我會在他身旁陪伴溫習,這次我 問問兒子,還有什麼需要媽媽協助或幫忙?他只說:『您在客廳等我吧,我自己完成這個課題後,你來考考我便好了。還有今天溫習完結後,我想你為我準備冰凍果汁。』那刻我看到的不再是散漫的兒子,而是一副專注認真的模樣,我才明白孩子是會用心做好真正屬於“自己”的事, 而不是媽媽安排的事情。晚上睡覺前,兒子在床邊跟我說,媽媽我愛你,你是最愛兒子的媽媽,今天也是我最開心的溫習天。
有時候放手,真的未必能得到父母自己原來希望或設定的結果,例如完成一份很好的時間表,能完全掌握運用時間或是得到很好的考試成績,但卻為孩子帶來真正屬於他們的生活經驗。為人父母不是要為孩子去除生命中所有的荊棘和困難,達至所謂完美的結果,而是要讓他們從經歷中學習負責,自控,明辨是非,解決困難的能力。這次我放手,兒子才會接手。放手和接手都需要時間練習,由現在開始,我會放開掌控孩子的手,用耳朵聆聽他內心的需要,接納他有時候未如理想,相信他只是未能夠,不是不能夠,給他多點時間吧!更學會欣賞兒子在努力嘗試不放棄,用心陪伴他一天一天地成長。 我看他「只是八歲」,而兒子看自己已是「八歲了」!